当前位置:首页 > 欧洲杯直播 > 正文

1800余只银行理财破净 你买的理财产品亏了吗?(180万“理”剩1万投资者状告银行)

  “3月初刚刚买的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属于较低风险的,竟然亏了。”日前,一位投资者者向记者吐槽道,即便知道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但当看到产品收益为负时,还是难以接受。

  这并非理财市场的个例。过去一个月以来,随着市场震荡加剧,银行理财收益波动也较为明显。第一财经记者根据Wind统计,截至3月14日,全市场28807只理财产品中,破净的达1833只,占比6.36%,较年初再度提高。

  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客户投诉不断增多。一位股份行理财经理对记者称,“几乎每天都会有客户来问,有的会认为理财经理没介绍到位,我们也在积极回应,跟客户解释市场情况。”

  就收益波动原因来看,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产品投资的资产价格出现波动,近期受国际环境影响,不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均出现明显调整,使得理财收益率下跌;另一方面,资管新规实施之后,理财产品估值方法由原来的摊余成本法改为市值法,也使得波动更加明显直观。

  事实上,在理财净值化转型中,产品净值出现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打破刚兑的背景下,需改变以往对银行理财“保本、刚兑”的观念,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并且,要注意的是,短期账面的浮亏并不意味着产品最终会呈现负收益,投资者应理性看待产品的短期净值波动。

  股债双杀引发收益波动

  今年以来,受市场大幅震荡影响,银行理财产品也出现浮亏,尤其是近一个月,净值型理财产品“破净”现象不断。

  第一次财经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14日,剔除近6个月无净值的产品后,理财市场存续产品28807只。其中,单位净值低于1的达1833只,占比为6.36%,较此前进一步提高。涉及机构既包括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股分行理财子公司,也有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合资理财子公司等。

  比如,工银理财一款成立于2021年4月的PR3级产品单位净值已跌至0.9340;兴银理财一款“兴合汇景1号混合类净值型”理财产品单位净值也跌至0.9325,而在上期,其净值还是0.9926;招银理财一款“招智睿远积极全球消费精选(一年持有)”单位净值已跌至0.9237,今年以来,总回报为-7.36%。

1800余只银行理财破净 你买的理财产品亏了吗?(180万“理”剩1万投资者状告银行)

  “最近我们压力挺大,主要是来咨询理财净值波动的比较多。”上述股份行理财经理对记者称,客户看到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负值后,就会没有安全感,会疑惑为什么明明买的是低风险产品,还会出现亏损。对此,他们也在积极应对,及时与客户沟通净值波动的原因。

  记者注意到,近期,包括招银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中邮理财、建信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子公司均发布了关于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相关文章,以安抚投资者的担忧情绪。

  综合来看,近期理财产品收益主要与两方面因素相关。一方面在于金融市场端,春节过后,债券市场经历了一轮快速下跌,中长端利率出现明显调整;股市方面,随着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权益市场出现连续下跌,A股持续回调,大批权重股股价创出阶段新低。这使得主要投向债券市场和权益市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表现欠佳。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过去一个多月来,不论是债券市场还是股票市场都有比较大的回调。最近债券市场相对好一些,但前一阵子跌幅比较明显,导致整个固收理财收益较低。”

  多家理财子公司相关文章中也提到了上述原因。比如,建信理财3月15日发布的文章称,今年以来,黑天鹅频出。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加大、对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带来一定影响。市场调整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欧美央行鹰派信号不断强化,美债收益率持续快速上行,全球股市迎来调整;二是俄乌冲突持续升级,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引发滞胀担忧,避险情绪浓厚;三是新冠疫情再度扰动,市场对国内经济的担忧有所加大。

  除了市场震荡,影响收益波动另一方面的原因,则体现在“净值”上,即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估值方法。过去,银行理财产品对于债券多数采用的是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而现在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大部分产品须采用市值法来估值。按照前者计算,相当于将收益摊余到每一天,净值波动小;而根据市值法计算,产品净值表现与底层资产直接挂钩,可直接反应市场的波动。

  短期浮亏不代表最终结果

  未来,在市场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收益波动将成常态。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改变以前的“保本”观念,同时也要改变“低头闭眼”买理财的方式,而是“抬头睁眼”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辨析风险,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近日表示:“关于破净,可能性是一定存在的,因为净值化产品的波动是常态。是否破净取决于机构的管理人、投资理念和风控策略。在今年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投资其实比较难做,股市、债市都没有展现出太多机会。”

  “作为洁净起步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既然投资者在购买时就知道投资的是三星级产品或权益类产品,就应该有破净的心理准备。在这种时期,一方面理财公司要提升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投资者也要准确认识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合适自己的投资产品,不断加强对‘净值化’的认识和理解。”潘东称。

  江浙某城商行资管部相关人士也对记者称,资管新规实施下,银行理财产品的趋势就是要转成非保本的浮动收益型净值型产品,真正体现投资收益的高低与风险大小挂钩。这就使得投资者在购买前,无法预知实际收益率,需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选择。

  比如,完全不能承担风险,还要求较高的流动性,可以购买现金管理类产品;如果希望提高一些收益,并能承担部分波动,可以购买纯固收类产品;如果风险偏好更高,愿意再提高一点收益弹性,可以选择固收+产品;如果风险承担能力足够,还可以选择权益类产品。

  与此同时,在收益波动的过程中,投资者还需意识到,短期净值表现并不代表着最终的收益率,多家理财子公司在文章中也强调了这一观点。比如,中银理财称,短期账面的浮亏并非意味着产品最终会呈现负收益,应理性看待产品的短期净值波动,聚焦长期视角;交银理财也称,如果投资者持有的是长期净值型理财产品,可能短期回调会带来一定的心里冲击,但产品净值是否为正收益只有在到期时才会真正显现。

  另外,部分理财子公司也提到对市场的一些积极看法。工银理财表示,在市场经历短期调整之后,从资产配置和股债性价比来看,A股的长期配置价值更加凸显,固收资产依然能够贡献相对稳定的票息收益,市场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作为理财产品投资者,坚持长期主义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好方法,短期浮亏不代表最终的投资结果,不必过于恐慌。

  新京报讯 (记者苏曼丽)180万理财最终只剩1万。青岛的王女士昨天向记者讲述了她去年在平安银行的投资经历,但平安银行表示王女士投资的是黄金T+D业务,银行仅为其提供交易平台。目前王女士已将银行告上法庭。

  据王女士介绍,2011年4月,她在平安银行接受理财经理薛某负责对接的一对一理财服务,在薛某推荐下,王女士花180万元购买了一款“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当年9月,王女士发现账户只剩下1万余元,而银行方称薛某已辞职,该交易与银行无关。

  王女士表示,自己并没有将账户的密码告诉薛某或者是其他的银行工作人员,但是银行在没有通知她的情况下将资金转出,涉嫌违规操作,银行应该给予一定的赔偿。对此,平安银行回应称,该名客户办理的为黄金T+D业务,非银行理财业务,银行作为第三方仅为客户提供交易平台。

  世元金行研究中心主任谭水梅表示,一般来说,目前国内的黄金投资渠道必须由投资者本人下达操作指令,才能完成交易,尚不能代客理财。而黄金T+D业务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目前杠杆率为10倍,也就是说看上去客户损失的是1万元,但因为有杠杆效应,客户实际亏损被放大到10万元。

  近两年在股票市场振荡加剧、基金投资不明朗的情况下,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产品日益受到市场青睐。而近期,有媒体报道称青岛市民王女士在原深圳发展银行存入180万元办理黄金理财产品、半年巨亏179万元,一怒之下将银行告上法庭。报道引发了不少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担忧。

  事情真相到底如何?银行理财产品究竟风险几何?

  事件回放

  青岛的王女士为原深圳发展银行青岛分行南京路支行客户,2011年4月21日,王女士在接受该行理财经理服务时,该理财经理向王女士推荐了黄金T+D业务,随后王女士把180万元人民币转入银行,进行黄金T+D交易。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开始王女士陆续赚了90万元左右,期间她从账户陆续转出270余万,不久后,尝到甜头的她再次将180万元转入黄金T+D账户,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进入9月份后,国际市场贵金属价格暴跌,客户爆仓,最终保证金仅余1万。由于王女士没有与银行签订任何理财协议,只有一个与银行客户经理的委托代理协议,协商无果的情况下,王女士一怒将银行告上法庭。”

  疑问一:黄金T+D交易是一种银行理财产品吗?

  不足半年时间,什么理财产品能在一个月盈利50%随后再亏损99%?

  根据记者了解,黄金T+D交易并不是一种银行理财产品。黄金延期,也称为黄金T+D,是以保证金方式进行买卖,交易者可以选择合约交易日当天交割,也可以延期交割,同时引入延期补偿费机制来平抑供求矛盾的一种现货交易模式,属于上海黄金交易所提供的场内代理交易品种之一。

  黄金代理交易中,银行仅仅作为交易平台的提供者,客户自主交易、自负盈亏。黄金代理交易客户、银行及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关系,类似于股票交易中股民、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的关系。正如股民在买卖股票、权证等亏损后证券公司不会负责进行赔偿一样,银行也不会承担黄金代理交易客户进行黄金延期交易产生的损失。

  正因为有如此明显的特点,黄金延期(黄金T+D)业务不是一种理财产品。

  疑问二:银行在黄金T+D交易业务中担任了什么角色?

  “对银行来说,银行只是为此业务的资金账户进行托管,并提供交易平台,并不直接操作账户资金,也不承担账户交易所产生的任何风险。”据业内人士分析,银行一般都会在客户协议、风险揭示书、客户适合度调查等环节,多次提示业务风险。

  记者在该银行的《代理个人客户贵金属交易业务协议书》中看到,银行明确指出: “银行不向客户作任何获利保证或共担风险的承诺,亦不与客户分享收益;客户应妥善保管与代理个人贵金属业务有关的账号、黄金交易编码和密码,凡使用该账号和密码所进行的一切交易活动均视为客户亲自办理,并由客户承担全部责任。”

  就像股民通过券商的交易平台进行股票买卖一样,银行仅提供交易平台,只有客户才能掌握自己的账户和密码,但是否是理财经理接受客户的委托该银行也表示正在调查。

  该银行也表示,上述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目前正在等待最终判决,相信法院会做出公正的判决。

  疑问三: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几何?

  那么,作为投资者广泛关注的银行理财产品,其风险究竟如何呢?

  市场上,根据本金与收益是否保证,一般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三类。在投资标的上,主要有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三大类。

  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这三大投资标的市场中,前两者的低风险特征与银行理财“稳健”的诉求高度契合,成为理财资金的主要投资对象。近年来市场出现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主要是针对第三者,特别是一些挂钩金融衍生工具类的产品风险较大。不过,由于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监管较严,银行理财产品仍以“稳健”为主。

  根据普益财富相关统计数据,2011年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8742款,不区分投资对象和投资期限,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82%。在股市低迷、楼市投资受限且风险加大、外汇市场又无序波动的2011年,到期收益率达5.50%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计858款。

  虽然也有部分产品没有达到预期收益,但亏损最大的为一款投资对象涉及证券市场、投资期限为3.75年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亏损率也仅有33.45%(截至2011年11月28日)。

  “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通常分为一到五级,一级相对来说最安全,五级风险就大一些,投资者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资金状态与风偏偏好相当的理财服务,以达到最大规避风险的效果。”银行人士建议。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