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赛事 > 正文

18

一尊重

 论点

尊重知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尊重别人就要尊重别人的劳动。

尊重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

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尊重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尊重需要理解和宽容。

尊重也应该坚持原则。

我们应该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对人尊重,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善果。

 名言

尊重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忘记。——江泽民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十六大报告》

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卡耐基

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是通用电器长久不败的法宝。——杰克·韦尔奇

施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刘墉

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徐特立

君子之于人也,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当于无过中求有过。——程颐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

仁者必敬人。——《荀子》

忍辱偷生的人决不会受人尊重。——高乃依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惠特曼

对于应尊重的事物,我们应当或是缄默不语,或是大加称颂。——尼采

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叔本华

尊重别人的人不应该谈自己。——高尔基

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笛卡尔

谁自尊,谁就会得到尊重。——巴尔扎克

为人粗鲁意味着忘记了自己的尊严。——车尔尼雪夫斯基

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重。——陀思妥耶夫斯基

要喜欢我们所不尊重的人是很难的;但要喜欢我们对之尊重得超过我们自己的人也是同样难的。——佚名

 


 典型论据

陈景润尊师爱校

——学生最需要礼貌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回厦门大学参加 60 周年校庆,向欢迎的人们说的第一句话是:“我非常高兴回到母校,我常常怀念老师。”被人誉为“懂得人的价值” 的著名经济学家、厦门大学老校长王亚南,曾经给予陈景润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陈景润重返母校,首先拜访这位老校长。校庆的第三天,陈景润又出现在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的启蒙老师李文清教授家中,陈景润非常尊重和感激他。他还把最新发表的数学论文敬送李教授审阅,并在论文扉页上工工整整写了以下的字:“非常感谢老师的长期指导和培养——您的学生陈景润。”陈景润还拜访了方德植教授,方教授望着成就斐然而有礼貌的学生,心里暖暖的。

 

周恩来不忘老师

——最需要尊重的人是老师

周恩来少年时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期间 , 受到进步教师高盘之的较大影响。他常用的笔名“翔宇”就是高先生为他取的。周恩来参加革命后不忘师恩 , 曾在 延安答外国记者问时说:“少年时代我在沈阳读书 , 得山东高盘之先生教诲与鼓励 , 对我是个很大的促进。”

 

停奏抗议的反思

——没有礼仪就没有尊重

孔祥东是著名的钢琴演奏家。 1998 年 6 月 6 日晚,他在汕头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出之前,节目主持人再三强调,场内观众不要随意走动,关掉 BP 机、手提电话。然而,演出的过程中,这种令人遗憾的场面却屡屡发生:场内观众随意走动, BP 机、手提电话响声不绝,致使孔祥东情绪大受干扰。这种情况,在演奏舒曼作品时更甚。孔祥东只好停止演奏,静等剧场安静。然而,观众还误以为孔祥东是在渴望掌声,便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件事,令孔祥东啼笑皆非。演出结束后,孔祥东说:有个 BP 机至少响了 8 次,观众在第一排来回走动,所以他只得以停奏抗议。

 

“礼遇”的动力

——尊重可以让人奋发

日本的东芝公司是一家著名的大型企业,创业已经有 90 多年的历史,拥有员工 8 万多人。不过,东芝公司也曾一度陷入困境,土光敏夫就是在这个时候出任董事长的。他决心振兴企业,而秘密武器之一就是“礼遇”部属。身为偌大一个公司的董事长,他毫无架子,经常不带秘书,一个人步行到工厂车间与工人聊天,听取他们的意见。更妙的是,他常常提着酒瓶去慰劳职工,与他们共饮。对此,员工们开始都感到很吃惊,不知所措。渐渐地,员工们都愿意和他亲近,他赢得了公司上下的好评。他们认为,土光董事长和蔼可亲,有人情味,我们更应该努力,竭力效忠。因此,土光上任不久,公司的效益就大力提高,两年内就把亏损严重、日暮途穷的公司重新支撑起来,使东芝成为日本最优秀的公司之一。可见,礼,不仅是调节领导层之间关系的纽带,也是调节上下级之间关系,甚至和一线工人之间关系的纽带。

 

世界知识产权日

——尊重知识

在 2000 年 10 月召开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 35 届成员国大会上,我国提议将 4 月 26 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这个提案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大会得到了确定。 2001 年 4 月 26 日成为第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这是我国尊重知识的具体表现。

 

屠格涅夫与乞丐

——尊重比金钱更重要

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一日在镇上散步,路边有一个乞丐伸手向他讨钱。他很想有所施与,从口袋掏钱时才知道没有带钱袋。见乞丐的手伸得高高地等着,屠格涅夫面有愧色,只好握着乞丐的手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乞丐笑了,含泪说:“不,我宁愿接受您的握手。”

 

孙中山尊重护士

——尊重不分社会地位

有一天,孙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疗。当时,孙中山已是大总统、大元帅了。但是,他对医务人员很尊重,对他们讲话很谦逊。平时,无论是早晨或是晚间,每当接到护士送来的药品,他总是微笑着说声“谢谢您”,敬诚之意溢于言辞。

1925 年孙中山患肝癌,弥留之际,当一位护理人员为他搬掉炕桌时,孙中山先生安详地望着她,慈祥地说:“谢谢您,您的工作太辛苦了,过后您应该好好休息休息,这阵子您太辛苦了 ! ”听了这话,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

 

毛泽东敬酒

——敬老尊贤是一种美德

1959 年 6 月 25 日,毛泽东回到离别 30 多年的故乡韶山后,请韶山老人毛禹珠来吃饭,并特地向他敬酒。毛禹珠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 ”毛泽东接着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周恩来不穿拖鞋接待外宾

——衣着整齐体现对人的尊重

周恩来晚年病得很重,由于工作的需要,他还要经常接待外宾。后来,他病得连脚都肿起来了,原先的皮鞋、布鞋都不能穿,他只能穿着拖鞋走路,可是,有些重要的外事活动,他还是坚持参加。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出于对总理的爱护和关心,对他说:“您就穿着拖鞋接待外宾吧,外宾是能理解您老人家的。”周恩来摆摆手,表示不能同意,他慈祥又严肃地说:“不行,要讲究礼貌嘛 ! ”他请工作人员为他特制了一双鞋,在接见外宾时穿。

 

别自鸣得意

——国家之间需要尊重

要别人听取你的意见,你先要了解同情别人。同样的,你得遂心愿后,也该为别人着想。如果你不顾别人颜面,就可能会毁去你努力争取到的成绩。

美国总统肯尼迪深明此理, 1962 年 10 月经过两周的紧张谈判后,前苏联领袖赫鲁晓夫同意,如果肯尼迪答应不进攻古巴,他就从古巴撤走所有的导弹,因而得以化解古巴导弹危机。据肯尼迪的顾问修多尔·索仑森说,肯尼迪接着便向大家指示,要不自夸,不自满,甚至不说取得胜利。我们能够赢是因为我们保全了赫鲁晓夫的面子——我们现在也不该羞辱他。

 

鲁哀公以服饰定儒士

——真才实学才值得尊重

有一天,庄子拜见鲁哀公。鲁哀公颇有感慨地告诉庄子说,鲁国的儒士很多,但都没有什么杰出的才能。庄子却认为鲁国的儒士很少,鲁哀公不解其意,同他争辩,认为鲁国那么多人都穿儒服,怎能说没有儒士呢 ? 庄子告诉哀公鲁国人穿儒服是为了适应天时地形。有才学的君子未必穿,穿儒服的人未必有才学。就让鲁哀公下一道命令:没有才学的人不得穿儒服。哀公按庄子意思下了一道命令, 5 天后,果然鲁国人再不敢穿儒服了。

 


 哲理材料

女王敲门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

“维多利亚。”女王回答。

里边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谁?”

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纪晓岚的幽默

纪晓岚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进庙里,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见他衣履还整洁,仪态也一般,便招呼一声:“坐。”又叫一声:“茶。”意思是端一杯一般的茶来。寒暄几句,知他是京城来的客人,赶忙站起来,面带笑容,把他领进内厅,忙着招呼说:“请坐。”又吩咐道:“泡茶。”意思是单独沏一杯茶来。经过细谈,当得知来者是有名的学者、诗文大家、礼部尚书纪晓岚时,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满脸赔笑,请进禅房,连声招呼:“请上坐。”又大声吆喝:“泡好茶。”他又很快地拿出纸和笔,一定要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禅院。纪晓岚提笔,一挥而就,是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方丈看了非常尴尬。

 

尊重的魅力

有个业务员曾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他的工作是为强生公司拉主顾 , 主顾中有一家是药品杂货店。每次他到这家店里去的时候,总要先跟柜台的营业员寒暄几句,然后才去见店主。有一天 , 他到这家商店去,店主突然告诉他今后不用再来了 , 他不想再买强生公司的产品,因为强生公司的许多活动都是针对食品市场和廉价商店而设计的,对小药品杂货店没有好处。这个业务员只好离开商店。他开着车子在镇上转了很久 , 最后决定再回到店里,把情况说清楚。

走进店里的时候,他照常和柜台上的营业员打过招呼,然后到里面去见店主。店主见到他很高兴,笑着欢迎他回来,并且比平常多订了一倍的货。这个业务员对此十分惊讶,不明白自己离开店后发生了什么事。店主指着柜台上一个卖饮料的男孩说:“在你离开店铺以后,卖饮料的男孩走过来告诉我,你是到店里来的推销员惟一会同他打招呼的人。他告诉我,如果有什么人值得同其做生意的话,就应该是你。”从此店主成了这个推销员最好的主顾。这个推销员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关心、尊重每一个人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特质。”

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和磊落的胸怀。当你用诚挚的心灵使对方在情感上感到温暖、愉悦,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和满足,你就会体验到一种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你就会拥有许多的朋友,并获得最终的成功。

 

人体解剖课

这是一堂人体解剖课,一群刚入学的大学生在教授的引领下,来到一具新鲜的标本前。标本是一位刚去世的老人。他临终前自愿把遗体捐给医学院,虽然他的子女中有人持反对意见,但老人的态度很坚决。最后他们只好顺从了老人的意愿。

玻璃盖被轻轻掀开,手术刀拿在手里,老教授忽然停住了,他对学生们说:“让我们一起向这位陌生的逝者默哀 3 分钟吧 ! ”学生们愣了一下,随后不约而同地摘下头上的帽子和围巾。

3 分钟后,老教授说:“虽然这具标本是其本人自愿捐献的,但我们毕竟损伤了他的躯体,所以我们要向他表示歉意 ! ”

学生们静静地听着,这一堂解剖课让他们得到了两次人生的洗礼:一次是那具纯洁的标本让他们产生的敬意,一次是老教授因为尊重一具遗体而让他们产生的尊重。

 

乞丐的尊严

我的朋友吉姆曾向我讲述过一个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

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尊严,这是他们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即使是乞丐也不例外。

吉姆曾经在流浪汉聚集的地下通道里遇到一个乞丐。那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衣衫破旧,抱着一把褪了色的旧吉他,唱着悲伤的歌曲。这样的情景,在这个城市每一天都可以见到。

“可以自食其力的人,却在这里乞求别人的施舍,他们为什么不觉得脸红 ? ”想到这里,吉姆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吉姆可不想为这样的人付出什么。忧伤的歌曲依然在吉姆的耳边萦绕,但是吉姆没有心情停住。

“先生,请等一等。”当吉姆走上台阶的时候,一个声音叫住了吉姆,吉姆知道是那个乞讨的人。

“别人不给钱就算了,还要追上来要钱 ! 这样的人我是绝对不会给他钱的。”想到这里吉姆生气地对他说: “对不起,我没有钱给你,我现在很忙,请不要打搅我。”

“您误会了,我想问这是您的东西吗 ? ”当吉姆看到他手里的钱包的时候,这才发现,那正是自己的钱包,里面有整整一万美金,这些钱要是丢了,吉姆的工作就完了。

刹那间,吉姆感到了羞愧,是自己误会了这个乞丐。他并不是向吉姆讨要什么,而是归还吉姆丢失的钱包。

吉姆非常激动地接过了钱包,为了表示谢意,他从钱包里拿了一张 10 美元的纸币,然后对乞丐说: “为了表示感谢,请接受我的一份心意 ! ”

“先生,我是需要钱,但是我有自己的原则。”那个年轻的乞丐说道, “希望您今天有一个好心情,下次可要注意了。再见了,先生。”说完,又回到了原先的地方,继续弹那把旧吉他。

原本觉得并不怎样的吉他声突然变得如此的人性化,吉姆站在那里,感觉四周静悄悄的,只有悦耳的吉他声在耳边萦绕。

这就是乞丐的尊严。

 

报酬

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大公司找到了工作。但进去后,他发现周围的 8 个同事中有 6 名硕士、两名博士,作为新来的,他一点优势也没有,整天被呼来唤去,忙于事务性工作,渐渐感到委屈、乏味。更重要的是,他所得的报酬没有达到预期水平。于是,这个硕士心一狠,辞了职,又回大学里攻读博士。

取得学位后,博士来到沿海经济区求职,很多用人单位抢着要他。对比之下,一家私营企业老板心最诚,开价最高,博士挺满意,就去了。这个私营企业老板文化程度虽低,但十分尊重人才,对博士总是笑脸相迎,博士很感动,决心要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才学。

久而久之,博士发现:老板虽尊敬他,却从来不要他做实实在在的工作,倒是常常带他去赴商界朋友们的宴席、打高尔夫球、洗芬兰浴什么的。博士渐渐感觉到,老板其实将他当作了一件“活首饰”,因为每逢以上场合,老板总不忘给朋友们介绍:这是我聘请的某某名牌大学的经济学博士……

为了扭转局面,博士决定主动出击。他花费数月时间,将所在企业全面考察、分析,呕心沥血搞出一份厚厚的《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本以为老板会大喜过望,但事实上老板对此并无兴趣,依然经常拉着博士会见自己的商界朋友,逢人就要介绍:这是我聘请的某某名牌大学的经济学博士……

终于有一天,博士忍无可忍,向老板递交了辞呈。老板很惊讶:我给你的报酬还不够高吗 ?

博士摇摇头,给老板讲了个小故事——英国有位大科学家法拉第,要进皇家科学院。知情人告诉他,在那里,工作是十分劳累的,而报酬却相当少。法拉第毫不在乎地说:“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

 

尊重是金钱买不到的

有位富翁十分有钱,但却得不到旁人的尊重,他为此苦恼不已,每日寻思如何才能得到众人的敬仰。

某天在街上散步时,他看到街边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心想机会来了,便在乞丐的破碗中丢下一枚亮晶晶的金币。

谁知乞丐头也不抬地仍是忙着捉虱子,富翁不由生气:“你眼睛瞎了 ? 没看到我给你的是金币吗 ? ”

乞丐仍是不看他一眼,答道:“给不给是你的事,不高兴可以要回去。”

富翁大怒,意气用事起来,又丢了十个金币在乞丐的碗中,心想他这次一定会趴着向自己道谢。却不料乞丐仍是不理不睬。

富翁几乎要跳了起来:“我给你十个金币,你看清楚,我是有钱人,好歹你也尊重我一下,道个谢你都不会。”

乞丐懒洋洋地回答:“有钱是你的事,尊不尊重你则是我的事,这是强求不来的。”

富翁急了:“那么,我将我的财产的一半送给你,能不能请你尊重我呢 ? ”

乞丐翻着一双白眼看他:“给我一半财产,那我不是和你一样有钱了吗 ? 为什么要我尊重你。”

富翁更急起来道:“好,我将所有的财产都给你,这下你可愿意尊重我了。”

乞丐大笑:“你将财产都给我,那你就成了乞丐,而我成了富翁,我凭什么来尊重你。”

 

尊重的力量

曾经听说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 10 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没想到商人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竟使一个不无自卑的人顿然树立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这种自尊与自信,才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终于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不难想像,倘若当初没有那么一句尊重鼓励的话,纵然给他几千元也无济于事,断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巨变。这就是尊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

 

 创新论证

贫穷与自尊

我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某国一位儿童父母双亡,幸被一富豪资助,从此衣食无忧并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常有媒体对其追踪报道,富豪资助的事迹也便时常见诸报端。大学毕业在即,又有记者采访,问其准备怎样感谢资助人。谁料,此人语出震惊四座:“不,我不感谢他,贫穷是可耻的事,他用我的贫穷换取荣誉,我们是等价交换。”

乍一听,此人言语似有忘恩负义之嫌,然深思之下,我不由得生出几许同情和敬意来——人并非因为贫穷便丧失自尊。这个孩子的成才固然要感谢那位富豪的关爱和帮助,但是,帮助不是怜悯。在媒体报道中长大的孩子,因为贫穷,因为常常被迫把这种羞于启齿的贫穷暴露给公众而受到的深深的伤害,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和体会呢?

现代社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2004 年云南某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贫穷,因为攀比,连续杀害自己的同学数人,最后换来的是断头台。我想自尊是赋予每一个生命的礼物,我们不能因为贫富、地位等而丢弃。相反,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懂得如何尊重别人 , 一个微笑,一分爱心,一分关注,抵得过千言万语。

学会帮助弱者,学会尊重自己,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二理解 

 论点

理解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相互理解才可以和谐相处。

家长和孩子之间需要理解。

理解可以使朋友间的友谊更加牢固。

理解可以化解冲突和矛盾。

理解是胸怀博大的表现。

师生之间的理解是必要的。

只有沟通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

对于同一问题,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正确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学习知识。

从不理解到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名言

对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对别人的痛苦麻木不仁,这是人性的可悲的特色之一。
——池田大作

理解别人,是求得和平的重要因素。——王尔德

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知人之明。——巴顿

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歌德

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伪装知道。——托尔斯泰

最卓越的东西也常是最难被理解的。——爱迪生

人与人之间,原存在许多隔膜与怀疑,惟有理解是化隔膜为知己、释怀疑为良友的桥梁。——赫尔利

 


 典型论据

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

——家长要用心倾听去理解孩子

深圳市一项对全市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高中学生平均每个月与父母聊天交谈沟通只有 6.4 次,小学生 11.8 次。处于激烈竞争的深圳人,亲子疏离现象严重。

深圳市民中这种亲子疏离现象严重的原因,并不是简单的一句“没时间”就能搪塞过去的。调查显示,虽然工作学习繁忙,但深圳人的闲暇时间还是充足的。深圳市成年人平均每日看电视时间为 2 小时 51 分。深圳市中小学生除了上学、睡眠等以外平均每天有 6 小时 20 分钟的课余时间,其中初中生有 6 小时 57 分钟,高中学生有 5 小时 12 分钟。这些闲暇时间里, 1 ~ 2 小时用于家庭作业,与父母相处时间只有 40 分钟。就在这珍贵的 40 分钟里,孩子们与父母一起做得最多的活动,还是看电视。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张博博士说:“父母是否称职,并不是在于能不能给孩子提供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而在于是否善于用心倾听孩子,理解孩子的真实需要。目前,绝大多数家长不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因此,父母给予的,却是孩子不需要、不在乎的;孩子们关注的,父母却觉得无聊、幼稚。家长们只看重孩子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分数多少。”

 

卡耐基的童年

——父母的理解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卡耐基小时候是个非常淘气的坏男孩。

在他 9 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在卡耐基 14 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

继母对卡耐基的理解和支持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生命,激发了他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 28 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使他成为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郎平出任美国女排主教练

——要理解别人的选择

原中国女排主教练,与美国排协签署了为期 4 年的合同。郎平将作为美国女排的主教练,率队征战 2008 年北京奥运会。

以郎平的名气和能力,她给美国女排当掌门人,无疑会给这个世界第一体育大国的女排带来飞跃式的进步,对于中国女排在 2008 年奥运会上卫冕,肯定也会带来新的挑战。然而中国排球界的领导、中国女排的教练、媒体和公众都以非常平和的心态,理解和支持郎平的选择,祝愿她取得人生的更大成就。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强大了起来,大国的心态也逐渐在公众的行为中显露出来,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情。

在郎平准备执掌美国队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国内舆论的反应出奇的正面。人们评论说“你怎样选择国人都祝福”“中国人的骄傲”“依从自己的内心意愿去选择吧”。这样的大国心态,难道不比获得一两块赛事的金牌更能让国人兴奋和自豪吗?

看到郎平站在球网的另一侧时,心中也会有隐隐的不悦,但我们应该理解她的选择,也支持她的选择。不管郎平选择什么,她仍然代表中国女排,她将来的成功也是中国人的成功,她取得的荣誉也是中国人的荣誉。

 

钱三强的父亲

——理解就是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钱三强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的父亲钱玄同,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学家。钱玄同思想进步,很注意对儿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儿子树立远大志向。

钱三强要中学毕业了,将来向什么方向发展?钱玄同对儿子说:“你将来学什么,我不包办代替出主意,由你去选择,但是一个人应该有科学的头脑,对于一切事物,应当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研求其真相,判断其是非,然后确定改革的措施。”

钱三强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所长,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了自己的志愿——学工。当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父亲及时地鼓励他:“目标既然确定了,就应当用艰苦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你是属牛的,克服困难应该也要有一股牛劲。”经过刻苦努力,钱三强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大学毕业。

不久,公费留学中有个研究镭学的名额。父亲鼓励他去应考,结果钱三强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钱三强最后带着杰出的成就学成归国,成为著名的原子能专家。他为祖国的原子能科学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管鲍之交

——理解需要宽容

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合伙做过生意,一起打过仗,后来在齐桓公手下当大官,他们俩之间有着真挚的友谊。他们年轻时曾经合伙做生意,盈利以后,管仲总是要分得多一些。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是财迷,而是知道管仲家比较穷。管仲曾为鲍叔牙出主意办事,结果办砸,但是鲍叔牙并不因此认为他没有本事,而是认为客观条件不利。他们又曾经一起参军打仗,进攻时管仲总是落在军队的最后;撤退时,他又跑在军队的最前面。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胆小,而觉得他因为有老母亲要奉养。管仲曾经几次为国君做事,又几次被国君赶走。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没有能力,而是觉得他没有遇到好时机。管仲曾为公子纠争当齐国国君出过力,对后来当了国君的公子小白有“一箭之仇”。管仲被“幽囚”而“受辱”,鲍叔牙不以他受过侮辱为耻,知道他“不羞小节”,只是耻于不能扬名天下。后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做齐国的相国,自己作管仲的下手。管仲深有感触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冼星海刻苦学习分母忧

——对母亲的理解成为奋斗的动力

冼星海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是靠他母亲当佣人抚养长大的。由于家境一直贫困不堪,母亲总是忧虑是否能把孩子培养成人。冼星海非常理解母亲的心情,决心做个有志气的人,以事业上的进取来抚慰母亲那忧郁的心。

他随母亲在新加坡度过了贫困的童年,回到广州上中学和大学,两次进艺术学校学习,但都中途辍学。 1930 年冼星海到法国巴黎勤工俭学。他在巴黎做过饭店的跑堂,当过佣人,做过理发店的帮工,干过种种被人视作下贱的“跑腿”工作,终于在 1934 年冬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随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学习作曲。在巴黎求学时,他干过各种杂活,经济拮据到受冻挨饿,晕倒街头,但他每次给母亲写信都说,等我学业成功了,一定要好好报答您,使母亲在精神上得到极大安慰。

冼星海学成回国后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开始谱写救亡歌曲,写了《热血》《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优秀的抗日歌曲。等到冼星海去了延安,在窑洞里谱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这些歌曲都经受了时间和群众的考验,成为我国音乐史上不朽的名作。冼星海在艺术上大放光彩,成为一位伟大的人民艺术家。

 

虚构的事实

——理解可以让你感觉到人间的温暖

美国著名记者威廉·比尔, 10 岁时就成了孤儿。有一天,靠卖报为生的比尔在纽约某电车站卖报,一个胖男人在电车的踏板上拿走了两份报纸还戏弄比尔,比尔从电车踏板上摔到地上,那胖男人却哈哈大笑随车而去。

这时一辆马车停在比尔身边,一位眼里噙满泪花的小姐冲着远去的电车骂道:“这灭绝人性的东西,宰了他!”她俯下身子,对比尔说:“孩子,我全看见了,你在这等我,我一会就回来。” 10 分钟后,小姐坐着马车回来了,她一边让马车夫描述如何追上电车,如何左右开弓教训那个胖男人,一边将一个硬币塞到比尔手里,说这是追回来的报钱。比尔认出,这小姐就是当时的电影明星梅欧文小姐。梅欧文真诚地对比尔说:“孩子,你不要碰到这种坏人就把人都看坏,世上坏人是不少,但大多数是好人——像你,像我,我们都是好人,对不对 ? ”

许多年之后,比尔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梅欧文小姐是不可能追上电车的,但她的话,车夫的虚构是安慰弱小心灵的良药。“靠这些,我才没有沉沦,才没有一味将世界连同自己恨死。”

 

比邻长眠的音乐家

——有共同的理想和爱好就能够互相理解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乐风和个人气质,有很多地方与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相似,素有“小贝多芬”之称。贝多芬成名早,名气很大,舒伯特一生坎坷,连糊口的职业都找不到。两人的社会地位如此悬殊,所以同在维也纳,却一直没有能够见面。由于对贝多芬仰慕已久,舒伯特终于挟了自己的一册作品去拜访贝多芬。不巧得很,贝多芬正好外出了,舒伯特只好留下自己的作品,怅然而归。

贝多芬这次离家外出不小心染病了,回家后一直卧床不起,一天,病势稍减,友人顺手拿起桌上的一册乐谱让他消遣。贝多芬略一翻阅,就惊呼:“这里有神圣的闪光!是谁作的?”友人告诉他这是舒伯特的作品。后来,贝多芬对舒伯特的极高评价被转达给舒伯特本人,舒伯特立即奔到贝多芬的床前,两位音乐伟人终于见面了。贝多芬深情地拉着舒伯特的手喊道:“我的灵魂是属于你的!”不久,贝多芬就逝世了。舒伯特悲痛欲绝,亲举火炬为知音送葬。第二年,舒伯特也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向自己的亲友提出了最后一个愿望:“请把我葬在贝多芬的旁边!”在维灵公墓中的墓地里,两位伟大的音乐家结伴长眠。

 

达尔文的想像力

——理解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很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譬如,他捡到了一块怪异的石头,就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继续对身边的东西发表另类的看法。久而久之,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孩子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认为孩子在说谎,而是在想像。

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的硬币。”姐姐拿过去一看,发现这是十分普通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惩罚他,让他改掉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可是父亲却叫过孩子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像力真伟大。”对于孩子父亲的怂恿行为,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势必害了孩子,他长大以后会变成一个满口假话的人。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却成了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达尔文。

 

王野罢官母喜

——理解体现贤德

南宋两江转运判官王野受到别人诽谤诬陷,被罢了官。回到家中,因为自己的母亲年纪大了,怕她难过,就假称自己要调到别处去做官了——想以此来让母亲高兴高兴。母亲说:“你罢官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当初你的父亲就是因为敢于直言进谏,触犯了当权者,被贬谪流放。现在你又是这样,我正为你能继承父风而高兴,还有什么忧愁?”王野非常感谢母亲能够理解自己。

 

朱德为母亲分忧

——要从小就理解和分担父母的艰辛

朱德从小就非常理解自己的母亲,经常主动为母亲分忧。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每天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先把饭煮好,再下田劳动。在家还要养猪、养蚕、纺棉花,甚至做挑水挑粪的重力气活。朱德看母亲整日忙碌,从四五岁起就在母亲旁边帮忙,到八九岁时,不但能挑能背,还能种田了。每天放学以后,看到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他就悄悄地把书一放,挑水或者放牛去了。到了农忙的时候,他就整日在田里跟着母亲劳动。

他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山坡下去挑水,挑满两桶水,是很累的。但是,朱德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总是尽力去帮忙。一个秋天的晚上,母亲做完了全家人的饭,收拾完厨房,又忙着风谷子,等到忙完已经是深夜了,看看,水缸也空了,打算第二天一早去挑水。第二天一早,母亲发现水缸是满满的,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后来母亲终于发现是朱德趁天不亮去挑的。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要挑满一缸水,多不容易啊。

 

高校贫困生勤工俭学

——理解才是真正的帮助

高校的贫困生们为了生存和学业,他们依靠汗水和智慧在解困之路上艰难地奋斗着。而学校和社会也纷纷出台各种助学措施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国家也出台了有关解困助学的优惠政策。

节假日是家境富裕的大学生们休闲的好时机,贫困生们却把假期看成打工赚钱的好机会。作为学校,不应只为大学生提供简单体力劳动性质的工作,应注重锻炼贫困生的创造、工作和组织能力。

多年来,社会的捐助一直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方面占很大比重。但是与“爱心助学”相反的是个别企业的道德问题。他们将勤工助学的孩子作为廉价劳动力,骗取利益。

各高校对贫困生的帮助大多是物质和资金上的,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却很少关心。一些贫困生向记者坦言,他们需要资助,更需要理解。

贫困生们坦言:很多人认为帮助贫困生只需要政策倾斜、物质资助就够了,其实我们更需要关心和理解。也许在经济上我们暂时不平等,但是在能力和精神上我们是一样的。

贫困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为社会服务的前提,在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社会更应该多给予他们一些精神上的理解和关心。

 


 哲理材料

一尊雕像

一次,一个人在他的地里挖出了一个绝代佳人的大理石雕像,于是他拿着它到一位喜欢各种艺术珍品的收藏家那里出售。收藏家用高价买下了这尊雕像,然后他们就分手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边走边想,自言自语地说:“这笔钱能使生活过得更加幸福!石雕是死的,埋藏在地下一段时间,怎么会有人出这么多钱买它?”

而收藏家却在欣赏它的雕像。他思索着,也自言自语地说:“这雕像刻得栩栩如生!多么伟大的杰作——而它刚从千年酣睡中苏醒!为何竟有人不珍惜这伟大的艺术作品,而去追求那无生命又无诗意的金钱呢?”

对于金钱和伟大的艺术作品,两个处境不同的人,他们的理解各不相同。农民为了生活而辛勤劳作时挖到的雕像,对于他来说,这不过是石头雕的人,没有什么用处,而钱却是生活必需,当然是钱更重要;而衣食无忧的收藏家,已经不必再为生活奔波,金钱成为次要的东西,当然这个千年的雕像就是绝美的艺术品了。

 

小狗也需要理解

一个小男孩出现在宠物店的门口,“小狗卖多少钱?”他问道。“ 30 到 50 美元不等。”小男孩掏出一把零钞,“我有 2.37 美元,请允许我看看它们,好吗?”店主笑了笑,一声口哨招来了 5 只毛茸茸的小狗,其中有一只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小男孩觉得有点奇怪,便问店主:“那只小狗怎么了?”店主解释说:“那只小狗没有臀骨臼,所以它只能一拐一拐地走路。”

男孩表示要买,店主说:“你不用花钱,如果你真的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

小男孩非常气愤,他瞪着店主的眼睛,“我不需要你把它送给我,那只狗和其他的狗价值应该是一样的,我会付你全价。我现在就要付 2.37 美元,以后每月付 50 美分,直到付完为止。”小男孩弯下腰,卷起裤脚,露出他一只严重畸形的腿。他的左腿是跛的,靠一个大大的金属支架撑着,他看着店主轻声地说:“嗯,我自己也跑不好,那只小狗需要有一个能理解它的人。”

任何有缺陷的人或者事物都应该值得尊重。他们所需要的并不一定是同情和怜悯,而是大家把他们视为正常人的尊重和平等。

 

囫囵吞枣

有一个人听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但容易伤脾,吃枣能够补脾,但枣核却损害牙齿,想了半天,终于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人兴高采烈地对人说:“我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既能补脾又不会损害牙齿。”

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教我们学习知识要学会理解,不可以不经过消化。现在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论你做什么,你都不可避免地会直接参与竞争,无论你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竞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力。实力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上的。精神上的东西很大一部分来自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我们是平等的。智慧来源于你所学知识的结晶。结晶就是精华,他是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可是,这种精华从何而来,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思考,思考在于对所学的质疑和再接受的过程。质疑来自于对所学的知识的深刻理解,而这种深刻理解是不可能从对所学对象的一知半解中来的,而这种一知半解的结果,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你在学习时候的囫囵吞枣。

 

卜妻为裤

卜子让妻子给自己做一条新裤子。他的妻子问:“要做什么样子的?”卜子回答:“和旧的那条一样的。”他的妻子做好以后,拿过来给卜子看,卜子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原来卜子的妻子并没有理解卜子的意思,以致在新裤子的一边也挖了一个窟窿,打上了补丁。

卜子的妻子是个怎样的人?她只片面地理解了丈夫说的新旧裤子要一样的要求,将新裤子也挖窟窿打补丁变成了旧裤子,这还能叫新裤子吗?

所以说,做什么事情都是要正确理解那些要求,不要单从表面理解,而不去探究其中的真正含义。只有正确地理解了别人的话,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才不会因为理解方面的偏差做出不合要求的事情。

 

阳春白雪

战国的时候,一次楚王问宋玉:“你的行为是否有失检点,为什么大家都不满意你?”宋玉说:“的确有很多人对我表示不满,不过,请容我解释。都城里有一个人,很会唱歌,当他唱楚国民歌《下里》《巴人》的时候,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他唱稍微深一点的《阳阿》的时候,跟着他唱的不过几百人;当他唱到高雅的《阳春》《白雪》时,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人,尤其是他唱到那变化奇妙的地方,跟他唱的就只有几个人了。可见,曲调越高雅,能应和的人也就越少。这也正是臣不为很多人满意的原因。”

所谓曲高和寡,如果是太高深或者太高雅的东西,能够欣赏和理解的人很少,所以像那些不够通俗的文学作品或者艺术作品,都不能变为流行的东西。一个人,如果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比其他人更要高的高度,就很难找到知音,成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例子。社会需要沟通和交流,不要太过于脱离集体。

 

老头子总是不会错

乡村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惟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子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条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头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 又由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大袋烂苹果。在每一次交换中,他倒真还是想给老伴一个惊喜。当他扛着大袋子来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场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得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如果他回家竟未受老伴任何责罚,金币就算输给他了,三人于是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又是给他拧毛巾擦脸又是端水解渴,听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他毫不隐瞒,全过程一一道来。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她竟十分激动地予以肯定:“哦,我们有牛奶了”,“羊奶也同样好喝”,“哦,鹅毛多漂亮!”“哦,我们有鸡蛋吃了!”诸如此类。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吃到苹果馅饼了!”不由搂起老头子,深情地吻他的额头……其结果不用说,英国人就此输掉了一百多磅金币。

宽容是爱的精髓,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理解对方。

 

 创新论证

得不到理解也没有关系

当初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时候,出过几次事故之后,弟死父残,助手也离开了他,没有人愿意把厂房租给他用,别人都不理解他,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做这样危险的事情。可是他没有放弃,只是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要发明出安全性的炸药。再经历若干次的失败,后来他终于成功了,还为后人留下了诺贝尔奖学金。

有很多成功的人物,在最开始的许多做法都是不为人所理解的,连林肯这么谦逊的人,也有固执己见不听取其他议员意见的时候,不过事后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

理解是相互的,我们在理解别人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得到别人的理解。比如说做一个题,老师给了一个常规解题的思路,大家都按照那个思路很顺利地做出来了,可是你发现其实有更简单而有效的解题方法,只是寻找思路的过程会困难许多,甚至中途会出现失败的情况,同学们不理解你,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老师也有可能会觉得你是多此一举,但是如果你认为是正确的,而且最后也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没有人理解也是可以坚持做下去。

坚持自己的正确的决定,即使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也没有关系。

 

关于理解危机的反思

有这么一个事实,无论你的用心怎样善良,你的感情怎样纯真,你的牺牲是多么巨大,你的痛苦是多么的深,你想把整个身心乃至生命奉献给社会、他人,也难免被社会和他人误解。尽管我们不怕被人误解,但是,被自己所钟爱的社会和人误解,毕竟是一件十分残酷的事情。

人人都渴望理解,人人都呼唤理解,理解之泉为什么就挖掘不出来呢?

从历史看,我们这个民族一向推崇“自扫门前雪”、“好自为之”一类的处世哲学,感觉缺乏、缺少热情、情感麻木,对一切都冷若冰霜,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说话办事都处处防着他人,以免予人口实,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尊重和信任,谈何理解?

从社会心理方面分析,人们总是免不了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评价别人,但人们对社会、对生活、对事业的看法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每个人都只能按照他所认识的、理解的方式去对待人生。如果推己及彼,就不能不是猜测和误解。

还有,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人完全理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使你觉得周身赤裸而一无保护,即便这份理解有欣赏、爱护的成分,你也不一定甘于赤裸,甘于被捕获。人们宁可带着假面具生活,也不愿让人看清自己的真正面孔。因此,惧怕理解,这种潜意识,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缺乏理解的根源之一。

三同情

 论点

每个人都应有同情心。

同情有时候就是一句暖人的话语。

同情需要宽阔的胸怀。

对待恶人,决不能同情。

同情需要积极行动。

没有同情心的社会是残酷的社会。

真正的同情是不图回报的。

市场不会同情失败者。

能拒绝同情,才能变得坚强。

 名言

市场不会同情弱者,更不相信泪水。——史玉柱

正是通过对其他生命的同情与关切,人把自己与世界的自然关系提升为一种有教养的精神关系。——艾伯特·史怀哲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朱熹

只有怜悯心和爱心才能揭示人生的奥秘。——爱默生

同情是一种爱,此种爱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快乐,对他的不幸感到痛苦。——斯宾诺莎

如果丑陋的人偏想要别人称赞他美,跛脚的人偏想表现矫健,那么原来引起我们同情的不幸情况又会引起我们的讥笑了。——菲尔丁

同情心使人类与众不同。——帕克·派恩

同情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使我自己兴致勃勃地振奋起来,也能够超过我自己对别人发生抚慰的作用。——茨威格

怜悯是一笔借款,为小心起见,还是不要滥用的好。——罗曼·罗兰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迷漫,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冰心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同情、很多的爱,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我们应该把它分散给别人,这就是生命开花。——居友

 


 典型论据

爱因斯坦与画家

——同情就是急人之所急

有位画家想给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画一幅画,可是却遭到了拒绝:“不,不,先生,我没有时间。”

几番请求之后爱因斯坦仍不同意,画家有些着急:“你必须答应我为您画像,因为我急着靠这幅画得钱啊 ! ”

“噢,原来是这样,”爱因斯坦马上改变了态度,“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您画像。”

 

桑雅的老师

——给予机会也是同情

维尔斯特拉斯是富有同情心的柏林大学教授。当桑雅来到柏林而无法进入柏林大学时,维尔斯特拉斯收留了桑雅,并让她跟着自己学习。

一开始,维尔斯特拉斯随手给了她一道出给班上高材生的题目,想试试桑雅的能力。结果桑雅不但清晰、快速的解决了问题,而且写的是从前没有的解法。维尔斯特拉斯被桑雅的热切及聪颖感动了,终于让桑雅加入了他的班,在课堂上听课,更将未发表的论文、最新的科学发展消息,都与她分享讨论。维尔斯特拉斯是影响桑雅一辈子的老师。

 

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后

——众人的同情心助受灾者渡过难关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度洋发生大地震和海啸,沿岸国家遭到了毁灭性的灾难。据报道,在这次灾难中的遇难人数和失踪人数总共接近 30 万人。

世界被这一灾难震惊了。海啸发生之后,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受灾地区人民的同情和关注。世界各国都积极帮助灾区恢复重建,各国人民纷纷解囊相助。在中国,人们短短几天就捐赠了十几亿元的现金与物资,政府给灾区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救助人员和支持。这也是对地球村居民同情心的一次大检验。

我国外长李肇星表示,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积极展开救灾援助,与灾区人民患难与共,支持他们重建家园的努力,对灾区捐助已逾 12 亿元人民币。中国政府支持并积极参与重大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国际和地区合作。

 

心理健康测试表明不少孩子缺乏同情心

——应当重视对儿童的同情心教育

2003 年,“海南省青少年安全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巡回展”首次进入校园。依照科普宣教内容,有关工作人员对某学校小学生随机进行心理测试。学前班、一年级小朋友被问到如何对待路遇的小猫时,大都回答:“爱护它。”几名三到五年级的小学生却带着恶作剧的笑容说:“打死它。”或“带回家玩死它。”另外还有一道题目是“小妹妹病了,冷得打哆嗦,你愿意把自己的衣服给她穿吗?”接受测试的第一组小学生是一年级的,异口同声地说愿意。第二组是三到五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全都说:“不愿意。”一名三年级小男孩还摆出理由说:“我只有一件衣服,借给她穿,我穿什么?”

“路遇小猫”的测试在北京的幼儿园也作过,测试结果表明, 62 %的孩子缺乏同情心,这部分孩子中,有 32 %的孩子说要弄死小猫。

专家指出,与安全、健康有关的不仅仅是生活经验、逃生知识等,心理健康也是其重要内容。小学生缺乏同情心这一现象引人深思,若不加强教育,将会滋生种种心理问题。

 

“犯傻”的蔡明

——成功人士应该具有同情心

蔡明每见到街上有人乞讨,总要给钱。朋友劝她说,这些乞丐看着可怜,其实有不少都是假的,人家就是靠这发财的,家里的小洋楼都盖起来了,比你住得还宽敞。蔡明点点头,若有所悟。可是下次碰见乞丐,她还照样掏钱。朋友问:“你怎么还傻呢?她解释说,万一这个是真乞丐,他家里没盖楼呢?”一个富于同情心的演员,也许无法成为表演大师、艺术巨匠,但可贵的同情心,却使其人格放出光彩,因而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

 

小镇居民与十二月党人

——同情心源于正义感

在 19 世纪末的西伯利亚,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的某小镇居民,常常在深夜房外的窗台上放上酸奶、面包和旧衣服,以供那些从流亡地逃跑的十二月党人食用。一些著名的十二月党人,就是靠着这些食物和衣服才逃出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小镇居民的名字至今谁也不知道,也不见于经传史册,可他们的义举,却至今为人传颂。

 

文豪的同情心

——同情心使名人成为伟人

 培根说:“同情在一切内在的道德和尊严中为最高的美德。”孟德斯鸠也说过:“同情是善良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所以,人不可无同情心,同情心可以使人变得可亲可敬,变得伟大崇高。诗人杜甫,只有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样滚烫的诗句,才能戴上人民诗人的桂冠;龚自珍,发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肺腑心声,表现了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面似冷峻的鲁迅先生,则因“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拳拳之心,更彰显其思想之深邃,道德之高尚。

 

希尔顿饭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

——善有善报

一天,夜已经很深了,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一间空房也没有剩下。”看着这对老人疲惫的神情,侍者又说:“但是,让我来想想办法。”

于是好心的侍者将这对老人引领到一个房间,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现在我只能做到这样了。”老人见眼前其实是一间整洁又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

第二天,当他们来到前台结账时,侍者却对他们说:“不用了,因为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给你们住了一晚,祝你们旅途愉快!”原来如此。侍者自己一晚没睡,他就在前台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

两位老人十分感动。老头儿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旅店经营者。你会得到报答的。”侍者笑了笑,说这算不了什么。他送老人出了门,转身接着忙自己的事,把这件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

没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打开看,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并有简短附言,聘请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飞机来到纽约,按信中所标明的路线来到一个地方,抬眼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酒店耸立在他的眼前。原来,几个月前的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有着亿万资产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这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尔顿饭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

 

世界对美国同情日减

——傲慢者将逐渐失去别人的同情

据《纽约时报》报道,自“ 9 . 11 ”恐怖袭击发生以来,外国对美国的看法越来越负面,世界对美国的同情也大减,取而代之的是对美国的不信任、不安和不满,认为布什政府采取单边主义行动攻打伊拉克是傲慢行为。

31 岁的南非航空公司职员赫恩的看法说出了世界各地不少人的心声:“ 9 . 11 ”那段时间,有很多人同情美国。但美国此后的行为和他们的外交政策令人们不再同情他们,他们的行为像个到处欺压别人的恶霸。

伊拉克战争对公众的看法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人们由“ 9 . 11 ”后普遍同情美国,变成厌恶美国或最少对美国失望。人们认为美国这唯一超级大国喜欢先发制人,无论是否具有有说服力的原因或联合国的授权。

在许多国家公众舆论的普遍看法是:美国是典型的帝国主义者,它企图控制全球石油供应和在军事上称霸。

 


 哲理材料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有一次,有一家人全家在假日里到森林中去:父亲、母亲、五年级学生托利亚和四岁的萨沙。森林里是那么美好,那么欢快,孩子们的父母让他们看看盛开着铃兰花的林中旷地。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第一朵花开放了,粉红粉红的,芬芳扑鼻。全家人都坐在灌木附近,父亲在看一本有趣的书。突然雷声大作,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虽然她并不怕淋雨;而妈妈又把雨衣给了托利亚,虽然他也不怕淋雨。

萨沙问道:

“妈,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我穿上,你们干吗这样做呢 ? ”

“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

“那么,我干吗又保护不了任何人呢 ? ”萨沙问道,“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人喽 ? ”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 ”妈妈笑着回答说。

他朝蔷薇丛走去,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

“是呀,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 ! ”妈妈这样回答他。

同情关爱之心常常是从懂得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东西开始。

 

给人本应享有的关注

有一年夏天,天气又闷又热,弗尔帕斯教授走进拥挤的列车餐车去吃午饭。

在服务员递给他菜单的时候,他说:

“今天那些在炉子边烧菜的小伙子一定是够受的了。”

那位服务员听了以后,吃惊地看着他说:

“上这儿来的人不是抱怨这里的食物,便是指责这里的服务,要不就是因为车厢内闷热大发牢骚。 19 年来,你是第一个对我们表示同情的人。”

 

好心的撒马利亚人

一个犹太人由耶路撒冷到耶利哥去,半路上被强盗打劫,不但财物被洗劫一空,还被打得遍体鳞伤,倒在地上。这时,一个祭司经过,他装作看不见,绕道走开了;之后,一个利米人也经过,也照样避开;后来,一个被犹太人瞧不起的撒马利亚人经过,他赶紧上前蹲到那人身旁,为他抹油和酒,然后把他扶上了自己的牲口,送到旅店并整宿照顾。第二天,又替他付了房钱,并且对店主说:“好好照顾他,如果钱不够,我回来再付清。”

 

老鼠报恩

一天,一只小老鼠不小心摔倒在一只熟睡的狮子旁。狮子睁开眼睛,瞥了老鼠一眼,“求求你,放过我吧 ! 如果你放过我的话,也许有一天我会报答你 ! ”老鼠乞求狮子,狮子心里想,你能报答我什么。不过,它是一只好心的狮子,所以就把老鼠放了。过了几天,狮子不慎被猎人的网套住了,它越是挣扎,网就结得越紧。这时,小老鼠跑过来,将网上的绳子咬断,把狮子救了出来。看来,同情并不只是强者给弱者的礼物。

 

王奶奶的爱

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吵架。记得有一次,他们吵得特别凶,到最后摔锅砸碗,差点没打起来。我当时吓得躲到了家门外,街坊邻居都听到了他们的吵架声,看到我一个人坐在门口,都连连叹气。“这孩子真可怜”,“唉,是啊,天天这么吵。可苦了孩子了。”……我知道他们都是同情我的,我很感动。可当我告诉他们,我还没吃饭时,他们一个个都露出了为难之色,因为他们都吃完了,没有剩饭了。这时,只有王奶奶过来了,她说:“孩子,到我家去吧,我给你重新做饭。晚上也在我家睡吧。”我哭着扑进了王奶奶的怀里,因为我感觉到了温暖。

18

 

把别人当作自己

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

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使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

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

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 ?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 ! 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就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壮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了愉快。

 

小小的阳光

以前,有一位女孩,名叫埃尔莎。她有一位年纪很大的老奶奶,老奶奶头发都白了,脸上也布满了皱纹。

埃尔莎的父亲在山上有一栋大房子。

每天,太阳都从南边的窗户射进来,房子里的每件东西都亮亮的,漂亮极了。

奶奶住在北边的屋子里,太阳从来照不进她的屋子。

一天,埃尔莎对她的父亲说:“为什么太阳照不进奶奶的屋子呢 ? 我想,她也是喜欢阳光的。”

“太阳公公的头探不进北边的窗户。”她父亲说。

“那么,我们把房子转个个吧,爸爸。”

“房子太大了,不好转。”她爸爸说。

“那奶奶就照不到一点儿阳光了吗 ? ”埃尔莎问。

“当然了,我的孩子,除非你给她带一点儿进去。”

从那以后,埃尔莎就想啊想啊,想着如何能带一点儿阳光给她的奶奶。

当她在田野里玩耍的时候,她看到小草和花儿都向她点头,鸟儿一边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一边唱着甜美的歌儿。

世间万物好像都在说:“我们热爱阳光,我们热爱明亮、温暖的阳光。”

“奶奶肯定也喜欢的,”孩子想,“我一定要带一点儿给她。”

一天早晨,她在花园里玩时,看到太阳温暖的光线照到了她金色的头发上,然后,她低下头,看到衣摆上也有阳光。

“我要用衣服把阳光包住,”她想,“然后把它们带进奶奶的房子。”于是,她跳了起来,跑进了奶奶的屋子。

“看,奶奶,看 ! 我给你带来了一些阳光 ! ”她叫着。然后,她打开了她的衣服,可是看不到一丝阳光。

“孩子,阳光从你的双眼里照出来了,”奶奶说,“它们在你金色的头发里闪耀。有你在我身边,我就不需要阳光了。”

埃尔莎不懂为什么她的眼睛里可以照出阳光,但她很愿意让奶奶高兴。

每天早上,她都在花园里玩耍,然后,她跑进奶奶的房子里,用她的眼睛和头发,给奶奶带去阳光。

寄予同情是孩子的天性,一种非常美好可贵的天性,需要好好呵护。

 

独自完成实验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摔了一跤,哭着喊妈妈。妈妈却并没有过来扶我,而是严厉地说:“自己爬起来。”我停止了哭喊,自己从地上爬了起来。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变得坚强,不再将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同情上。有一节实验课,我做得很不顺利,快下课时别人都做完了,只有我还忙得焦头烂额。同桌可怜我,想帮我一起做,可是我拒绝了。自己的事自己完成,只有拒绝别人的同情,才会变得坚强,才会学有所成。那天,我是一个人完成实验的。

 

同情心

他,只是一个农村人,一个偏远山区的连电灯也没有看见过的普普通通的种地人。

他,过着刚刚能糊口的生活。但,他并不觉得他过的生活有什么不好——毕竟,他所认识的人都和他过着同样的生活。

一个极偶然的原因,他,来到了城里。

他用敬畏而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城里人,城里那似乎捅破了天的建筑,以及城里的一切。

而城里人,也用同情而好奇的眼神打量着他,打量着他那件烂得不能再烂的棉袄,他那充满污垢的脸,他背的那个似乎已绝迹了几个世纪的破麻袋,以及他的一切。

走累了,饿了。

他猛然发现一个大桶旁边有许多白色的盒子,而有些盒子里还有些饭菜。他毫不犹豫地拿起吃了起来——这些吃的是他甚至在过年时都不敢想的。

而旁边的城里人,诧异,更多的是同情地看着他,这在他们眼中,几乎不可想像。

困了,他把麻袋垫在头下睡着了,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在家乡,他就是这样睡在田边的。

终于,一个小女孩再也看不下去了,把一元钱放在了他刚吃完饭的快餐盒里,于是,其余的人也纷纷解囊。不久,钱就堆满了一盒。

他醒来后,惊讶不已,在他惊讶时,居然又有一些人走过来,把钱扔给他。

“天啊 ! 原来坐在这里就会有人给钱 ! 这比我半年种地的钱还多哩 ! ”他欣喜地想。

……

于是,马路上又多了一个乞丐。

 

无知的同情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在森林中,不小心被树枝戳伤了胸部,于是它捂住伤口摇摇摆摆的回家。一路上遇到其他的猴子就出示伤口,以博取它们的同情,猴子们为了表示关怀,也都拨开它的伤口,仔细的检视,并且七嘴八舌的建议它如何治疗,于是原来的小伤口逐渐变成了大伤口,并且严重感染发炎了。就在小猴子奄奄一息时,其他的猴子为了表示友爱,纷纷跑来看它,再三拨开伤口检视,甚至希望它恢复活力,抱着它活蹦乱跳的,经过这三番两次的折腾,小猴子承受不了,终于气绝身亡了,其他的猴子不相信它竟因如此小伤而死,一再的拨弄它,希望能使它起死回生,一直到小猴子的尸体发臭,才黯然的把它埋葬了。

我们不能苛责猴子们彼此间的关怀与友情,但却无法不痛心其愚昧无知,竟然因为好心而断送了小猴子宝贵的生命。在为枉死的小猴子叹息的同时,不禁警觉到,在万物之灵的人与人之间,不是也常发生类似的问题,许多小小的误会,造成的委屈与不平,由于亲友们的拨弄检视,造成伤口越来越大,终至不可收拾,永远无法愈合。

 

 创新论证

同情不是怜悯

同情和理解,是指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此时的思想、感情和需求,并给予及时的关心、安慰、支持和帮助。有人说,看一个人道德、情操和待人接物的修养如何,只要看他对别人的不幸做出怎样的反应就可以判断出来。面对他人的不幸和困难,是为他焦急,为他解难,还是冷漠甚至幸灾乐祸,就能充分显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一个人的情感修养,直接表明其道德教养程度;道德教养决定着一个人同情和关心他人的愿望及能力。

然而同情不是怜悯,或者说不仅仅是怜悯。任何人在遭受不幸时都需要同情,但不是任何人都需要怜悯。有许多自尊心很强的人是很少向人诉说自己的困难与不幸的。因此,仅仅是怜悯的表示,非但不能为他解除痛苦,反而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但是很少有人会对出于真诚同情的帮助予以拒绝。

 

坦然走过乞丐

某天和海外宗教界的朋友结伴乘地铁。肮脏的老乞丐裹着污浊破毡,半跪半俯地挡住了阶梯,破旧草帽中,零星小币闪着黯淡的光。毡下像枪管一般刺出半截腿,该长脚的地方,却是一团褐色的腐肉。情景使人不得不远远抛下点钱,逃也似的躲开。我知趣地退后了几步,和朋友拉开距离。依她的慈悲和博爱,无论捐出多少,都是心意,也是隐私。

她端庄地走了过去,俯身对残疾老人说,请您让一让,不要阻了通道,您没看到人们都绕开你走吗 ? 这让大家多不方便啊。老人抬起半张脸,并不答她的话,我行我素道:行行好,太太,给几个小钱……

朋友悄然走了过去,不曾放下一枚硬币。进入地铁站,找到站内的工作人员,她说,通道上有个乞丐,妨碍了交通,请你们敦促她走开。朋友说,我是从不在马路边施舍的,那样不是仁慈,而是愚蠢。当然了,我不敢说马路边的每一个人都不该救助,但救助,也要有现代的意识。你给了一点钱,他就叩头,他靠出卖尊严得到金钱,你收获了廉价的欲望满足。你的那几个小钱,是不配得到这样的回报的。利用丑恶博得金钱,古来就被称为“恶乞”,为人所不齿。如果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助长了不良之风,不正与你善良的愿望相悖吗 ?! 朋友说,要有正式的慈善机构来负责这些事务,它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来有来路,去有去向,一清二白才能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又省了普通民众的甄别之难。从那以后,我可以坦然走过乞丐身旁,对那些慷慨解囊之人不再仰慕,对那些扬长而去之人也不再侧目,当然了,也积极向正规机构捐助,并期待他们的清廉。

(毕淑敏)

有话要说...